发布时间:2025-07-04 22:33:29
花間派鼻祖(文,花間詞鼻祖)
就是因為文寫了很多這種花前花後的女子生活,所以後人編了一本書《花間詞》,把晚唐五代同類型的詞都編了出來,把文的詞列在第一位。這一派的詩人被稱為“花間詞派”。在花間詞派中,文的地位是極高的,絕對屬於武林中正氣凜然的角色。所以宋代的黃生在他的《編《花庵詞選》中說“文的詩美極了,應是花中之冠”。
既然文是花間詞派的鼻祖,那就說說花間詞的起源吧。花間詞出自一部名為《花間集》的文人詞集。這是中國最早的文學詞選。它是五代後蜀時期趙崇左編選的。該集收錄了晚唐詩人文和五代詩人韋莊的500首作品,其中66首是文寫的。可以說,文是晚唐詞壇上最多的詞人,也是第一位職業詞人。《花間詞》的名字可能來源於花間詞詩人張彌的名句:“花間見,雙飛”。可見花間詞多為香豔柔美,多寫花前花後浪漫美豔的閨閣。
文詞的最大風格是氣勢磅礴,辭藻華麗,色彩豐富,猶如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。他尤其擅長運用各種意象,構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。比如他寫了一個貴婦人的夢景,《菩薩蠻》:
一個美麗的女人,睡在精致的水晶窗簾枕頭上,睡在上麵的女人做什麽?思念相思,房間不冷不熱,香爐熏香,連繡鴛鴦都是香的,這樣的環境是夢不到的。
河邊的長而柔軟的柳枝,剛剛發芽,看上去朦朧的,像籠罩在一片薄霧中。春天來了,大雁開始向北飛,大雁飛了,天上的月亮也消失了。
文寫道:一個女人睡在水晶窗簾中精致的玻璃枕頭上。她想念她的心上人。屋子裏暖洋洋的,香爐上點著香,連繡著鴛鴦的錦被都是香的。這一切聞起來曖昧,容易讓人做夢。江上青的柳枝如輕煙,大雁在殘月的夜空下悲傷地飛翔。
這個女人穿著光耦合色的綢袍,手裏拿著剪刀,剪成鋸齒狀戴在頭上;黑色的頭發上開著紅色的花,紅潤的臉上兩邊各有兩股半遮半掩的青絲。發夾上的翠鳥好像要飛了。
在陳設豪華、溫馨如夢的閨房裏,姑娘做了一個夢,夢裏卻是“江上柳如煙,殘月大雁飛”,那是一個冰冷的地方。我們知道,柳樹在中國文學中象征著告別;大雁代表遠方來信,殘月代表我們渴望團圓的一種遺憾。幾個圖像的組合,其實已經暗示了這個女人夢的內容。也許這個女人在夢中穿越關山去見那個失蹤的人。“江上,雁飛殘月”,這種寒夢,類似於南宋詩人薑夔的“淮南明月千山冷,無人問津”,可能是薑夔模仿文的結果。
這是一個閨閣女子的甜蜜夢想。讓我們來看看女士夢的醒著的時間。《菩薩蠻》 :
重重疊疊的山崗明亮,寺廟雲霧繚繞。懶畫美女,晚穿衣打扮。
看花的前後鏡,花對花。新繡的羅燕,兩隻金鷓鴣。
這個第一個字的意思是,屏幕上重疊的山丘,呈現出忽明忽暗的晨光;仿佛一縷青雲飄過雪地,黑色的鬢角已經掃過她的臉龐。懶惰又粗心的去描彎眉,我花了很久才起床,梳了個晨妝。插花時,前鏡對著後鏡,花的倩影都在鏡中鏡外。穿著嶄新的綾羅襖,繡花的鷓鴣仿佛要飛起來;金線繡成對的鷓鴣,舉起
人都愛做夢,但最怕的是一覺醒來,一切都是空的。女子醒來百無聊賴,不想打扮。她在想什麽?古人說“女為悅己者容”,但悅己者不在,所以“晚妝晚打扮”。無聊和孤獨的感覺最終落到了繡在衣服上的一對對金鷓鴣身上,不僅造成了孤獨和悲傷。《鷓鴣》在中國文學中也有特殊的意義。據說鷓鴣的叫聲很像“我不會走路但我是哥哥”,所以古人認為鷓鴣很有靈性,可以表達人們對愛情的向往。古人寫愛情的時候,經常寫鷓鴣。如唐代李益《鷓鴣詞》:“湘江有斑竹枝,鷓鴣展翅飛。香雲鶴處處,郎從何處來?”寫閨中女子,思念遠方戀人的憂傷,相思之苦,含蓄優雅。
女生睡醒後想了很久,還是對著鏡子貼黃色貼花比較好。然而她在鏡子裏看到了自己的美麗必將消亡的未來,那不僅僅是傷春的情緒,更是傷身的情緒。因為時間是人類最大的敵人。所以王國維說,“最重要的是世界留不住,朱妍的話如鏡。”這樣的《菩薩蠻》,文一共留下了14首,大概就是當時的代總理文寫給的。
文的大部分文字都是關於女性的情緒和感受。雖然環境極其優美,如百葉窗、珠庭、煙柳畫橋,雖然碧水碧波畫舟聽雨聲,但在美好的生活中隱藏著兩種情緒。第一個是“它的瞬間之美太美了,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享受”的遺憾;二是上麵提到的“最重要的是世界不能停留,朱妍的文字如鏡花水月”。
評論家說文的文字華麗華麗,是個濃妝豔抹的淑女,但文畢竟是詩賦大家,他的文字裏有很多優美典雅的文字,比如一個輕抹的少女的文字。我們先來看他的兩首歌《夢江南》:
不恨,恨在天涯。
月不知道心裏在想什麽,水和風空,眼前的花搖曳,藍雲斜斜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洗漱完畢,獨自登上觀河亭,倚欄凝望河水。
成千上萬的船隻經過,沒有一個人期望出現。斷腸,白平洲。
看看這兩個字裏的女人。她不是濃妝豔抹的淑女,而是一個美麗優雅的女孩。他的意境和語言不再豐富多彩,而是優美典雅。也就是說,如果你喜歡他的濃妝詞,那就去看看他的《菩薩蠻》;如果你喜歡“清水出芙蓉,自然去雕琢”這句話,那就去讀他的《夢江南》 《更漏子》係列。比如這首歌:
爐香,紅蠟淚,照畫堂秋思。眉細,鬢陰,夜長。
寒。梧桐樹,三更雨,不道離情正苦。一葉葉,一聲聲,空階滴到明。
這首詞寫的是清麗可人通俗易懂,不需要多想,便知道這是人世間的好言語。“梧桐樹,三更雨,不道離情正苦。一葉葉,一聲聲,空階滴到明”,這一句,惹得後人競相模仿。比如宋人聶勝瓊《鷓鴣天ⷥ妃 》中的“枕前淚共階前雨,隔個窗兒滴到明”,再比如李清照的“梧桐更兼細雨,到黃昏、點點滴滴。這次第,怎一個愁字了得!”
溫庭筠擅長用創造詞的意境,用詞中有畫、畫中有情的形式,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麵。我們來看他詞中一些極為美好的句子,絕對意味深長,如“滿宮明月梨花白,故人萬裏千山隔”;如“楊柳色依依,燕歸君不歸”;如“回首兩情蕭索,離魂何處漂泊”等,這都是絕妙好詞。
溫庭筠是花間派的鼻祖,是他提高了詞的地位。因為在他之前是人們往往是看不起詞的,所謂“詩莊詞媚”,他們往往用詩來表達宏大的情感,而對內心的情感躲躲藏藏,不大喜歡寫被稱之為“小道”的詞。但溫庭筠不管那些,他盡心盡力地專業填詞,並用香軟之風奠定了宋詞的發展格調,直接促進了宋詞,特別是婉約詞的發展。
溫庭筠是仕途的失意者,是生活的失敗者,但他卻是一代詞宗!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发表评论
留言: